深度复盘:生死倒计时300 天,无人货架没有赢家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他忍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在那个晴朗的上午,陈惠鲁带着北京商务部团队在户外团建,整个团队信心满满,他觉得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友盒便利货架 去年7月14日凌晨三点,一个狂风暴雨夜,友盒的办公室依旧亮着灯。陈惠鲁一直在邀请的一位资深人士终于答应加入团队,他们从晚上七八点聊到凌晨。兵马已足,整装待发,他当时想,许多年以后回顾此时,或将是一个值得标注的夜晚。 任双也给自己画了一个大饼,他甚至想过全天便利未来会成为行业巨头,“占领中国所有写字楼里的办公室,通过零食和饮料切入,获取中国最有消费能力的一群人——白领。” 现在回想起来,任双依然认为无人货架是一门好生意,“进可攻、退可守,既2B也2C,刚需、高频、低成本。” 陈惠鲁告诉锌财经,2017年年初,北京市场基本实现了盈亏平衡。货架成本100元,点位成本在300元左右,铺货成本600元左右,运维成本控制在月流水的15%左右。“只要能够做到精细化运营,控制成本,半年就能盈利。”陈惠鲁说。 至此,大概是无人货架最好的时光。 少数玩家入局,铺设点位成本低,庞大的白领群体,办公室消费场景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这个早期因为竞争壁垒低而不被看好的商业模式,渐渐引起关注,投资人、创业者都充满希望,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独角兽。 天使轮融资任双拿到了220万元,“那时候简直太容易了,我没有想过那么顺利,连BP都没有写,就有两家意向资方,最后选择了一家。”对方想要多投,任双没同意。 任双和陈惠鲁都曾预料到,无人货架将会成为一个新风口,只是没想到这股风来得如此之快。 疯狂的资本 “抢份额的时候资方就直接打钱,谁速度快,谁先打钱,谁就先来。” “谁的点位可以快速铺设、拥有更大的量,谁就有机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猩便利、果小美等玩家入局,对这个行业无疑影响巨大。它们带着大量资本和全新玩法,迅速攻城略地,成为风口的搅动者。 陈芸记得,果小美创始人闫利珉决定入局无人货架时,叫了一帮朋友吃烤串。这些人包括雕爷牛腩创始人孟醒、峰瑞资本创始人李丰等。 闫利珉说了自己的创业想法,当晚,就收到了一条短信——孟醒给他打了一百万。之后闫利珉又见了一次IDG资本董事总经理楼军,敲定了天使轮融资,之后的8月,IDG又领投了果小美的A轮,9月、10月、11月、12月,果小美迅速完成了四轮融资,共计超过5亿元人民币。 各玩家融资梯队图片来源TalkingData 陈芸见证了这家头部公司的辉煌时刻。 他回忆,融资的速度非常快,签C轮协议时,B轮融资还没交接完。工商变更还没完成,资方就进来了,“我们会商量份额,正常的情况还要经过很多流程,抢份额的时候资方就直接打钱,谁速度快,谁先打钱,谁就先来,有的速度跟不上,就进不来了。 ” 资本间的暗战悄悄进行,谁也不想错过下一个独角兽。IDG追加果小美A轮融资的时候,楼军曾说:“我想把我们机构的占股再夯实一些,至少占到20%以上。” B轮领投方蓝驰创投则在见面后直接打款,“三天内把美元全款打了进来。”陈芸回忆。 有段时间,闫利珉没跟陈芸联系,一次打电话聊了几句之后,闫利珉便开玩笑说:“你下次再跟我打电话,就是我们上市的时候了。” 2017年夏天,是无人货架领域资本和创业者最为疯狂的进入期。 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融资消息传来,据锌财经了解,最狂热的时期,有42家无人货架公司共赴战场。其中不乏来自美团、阿里等背景优秀的创业团队。 闫利珉创办果小美之前是阿里巴巴聚划算的总经理。猩便利的创始人吕广渝曾经是阿里巴巴“中供铁军”的核心成员,猩便利CEO司江华担任过美团点评休闲娱乐事业部总经理。 果小美创始人闫利珉 (编辑:阿坝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