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复盘:生死倒计时300 天,无人货架没有赢家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文/刘璐明从浅 编辑/九月 2018年8月的一天,任双收到一条投资机构的拒绝短信,宣判了全天便利的死刑。 创办全天便利,他经历了无人货架从风口跌落的全过程。这家投资机构是他最后的希望。 9月,任双将全天便利卖给了顺丰。搬离办公室的那天,他关掉手机,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办公室里待了一下午。这个曾容纳200名员工的办公楼,如今人去楼空。 全天便利某栋办公楼受访者供图 任双请公司最后几个员工吃了一顿散伙饭,喝下几口酒,带着醉意,他宣布一切结束了。他努力在这场散伙饭上笑起来,但说出“我解脱了,你们也解脱了”的时候,还是没忍住眼中有了泪水。 那段被他称作“每天都像做梦一样”的日子,终于醒了。 比任双还早5个月,友盒便利创始人陈惠鲁烧掉了几轮下来的近3000万元融资。在第四轮融资未谈拢后,他决定撤点,遣散员工,用剩余几百万资金启动转型。 6天前,京东到家Go被爆全国大批裁员,在几乎销声匿迹的无人货架行业激起了一丝涟漪。背靠巨头的玩家也面临困境。 无人货架,在2017年的风口消亡史上,是最短暂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短短几个月,近50亿资金涌入。这片蛮荒之地一夜吸引无数淘金者。在资本助推下,他们开启争夺点位的赛跑。然而,根基不牢的危楼很快相继坍塌,随之破碎的还有无数的野心、金钱和梦想。 撤掉货品的货架 无人货架第一梯队的玩家果小美,是这场大逃亡中的典型案例。它的一位离职创始高管陈芸告诉锌财经:“这几百天的创业,浓缩了中国式创业的特点。我们是身处风暴眼中的当事人,我经历的这一切,反映出资本市场的焦虑,中国式创业的焦虑,还有人性的焦虑。” 最后的日子 “这个模式是可以靠钱烧出来的,但是需要大量的资金烧,不能断,要一直烧才能烧出故事。” “从巅峰到跌落周期太短,会让市场和资本对这个行业产生更大的质疑。” 陈芸记得果小美从风光到跌落的转折点——一张内部通知。 网传果小美将离开行业 今年5月4日,这份内部通知流传在网上。 陈芸看到它的时候,还在从家里到办公室的路上,“一看到这个内容,我就知道要出事。”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业内人都不会信的通知,“哪家公司会这么做?让人随便吃,动动脑子也知道是假的,我没想到有人拿这个做文章。” 但明显,果小美的澄清文章并没起什么作用。从今年年初开始,无人货架领域频繁曝出裁员、恶性竞争、资金链紧张、倒闭等负面消息,让人不得不怀疑,身在局中的玩家们都有崩盘的可能。 接下来的日子,陈芸看着公司的货损率一路上升。有次他在抖音看到一个小视频,内容是有人装走了一整车的果小美商品,他感到痛心,,却又无能为力。 那段时间,他的电话被打爆了,每天很多人来问他是真的吗?他重复地回答“假的,假的。” 数据一天比一天差,“那段时间货损总计将近1000万。”陈芸说。 这个态势下,果小美停止给货损率高的货架补货。同时为了缩减成本,果小美进行了队伍的缩减。这些调整,在外界眼里,被认为是“果小美不行了”的征兆。 果小美是无人货架的头号玩家,它的打法是最典型的互联网跑马圈地——靠烧钱争夺市场,垄断后再考虑精细化运营和盈利。 办公室里的果小美货架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芸告诉锌财经,短短的时间内,果小美做到了行业第一,因为没有别家的点位比果小美多。 “这个模式是可以靠钱烧出来的,但是需要大量的资金烧,不能断,要一直烧才能烧出故事。”陈芸说。 但果小美今年不复去年的风光。有媒体报道,今年4月,果小美原本要公布的新一轮融资遇阻,该笔融资原本是来自阿里巴巴的战略投资,但阿里内部出现的分歧让这笔融资搁浅。而果小美也宣布开始转型——砍掉线下业务,主攻S2B2C的社交电商业务。 融资不畅是很多无人货架玩家倒闭的原因。任双在看到无人货架领域频繁的负面消息时,内心感到担忧,“从巅峰到跌落周期太短,会让市场和资本对这个行业产生更大的质疑。” 2018年的春节,任双心情很沉重,过完年他就有种预感,全天便利融不到钱了。 此前不久,他拿到一轮1800万元的融资,这笔钱帮助全天便利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去年9月开始,任双就在寻求这笔融资。他在上海、北京待了两个礼拜,一天见5、6家投资机构,“最难的不是一遍遍重复,而是上午刚被一个投资人骂得狗血淋头,隔一小时还要调整好情绪,带着激情和信心见下一个投资人。” 那时候,任双创办的全天便利在行业内有着还不错的数据——长沙日订单过万,网点接近1000个,货损率不到7%。 (编辑:阿坝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