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宣布成立京东科技子集团
另一方面,今年迎来了近几年来最好的窗口期。“二季度到现在是近年来难得的这么好的窗口。所以很多体量较大的公司都动了去上市的心思。香港市场也有几块波动较大的板块,物业公司给了较高的估值,溢价空间较大。” 他表示窗口期间有几个特点:一是赴美上市的公司质量都比较高,基本是一些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比如金山云、达达、传奇、燃石医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贝壳。二是这些公司治理较好,所以 IPO 后的发行较为火爆。 “只要是还不错的项目份额都比较难抢,一些华人基金、对冲基金、高净值个人的参与都异常踊跃。” IPO 火爆背后:堰塞湖显现,市场将趋于理性 资本市场改革背后,直接利好的便是科技型企业。 自 2020 年四季度以来,多家面向我国紧缺的“卡脖子”关键技术与面向未来的高新技术型创新企业陆续被科创板受理或公布其上市计划,主要集中在工业软件与人工智能两大硬核技术方向。 工业软件方面的中控技术已经完成上市申购,人工智能方向,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云知声等备受瞩目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已处于上市受理或辅导阶段。 今年又因芯片短缺事件引起了芯片投资热。今年前 10 个月,我国 VC/PE 投资半导体的项目达 345 个,融资规模达 711.3 亿元。 “过去资本并不看好盈利周期长的半导体行业,但是上市门槛降低之后,资本对退出时间没那么担心了。”一家专注自动驾驶芯片研发的企业创始人表示。 这股 IPO 热潮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一家券商负责人李洪亮表示,虽然过会时间大大缩短,但是根据当前申请上市的企业之多,还需要一段时间去消化,到 2021 年底到 2022 年上半年依旧还会是 IPO 高峰时间段。 根据 Wind 资讯,截至 2020 年 12 月 24 日,有 500 多家公司已经披露 IPO 招股书(申报稿),等待上会,较注册制实施前 300 多家 IPO 排队企业高出不少。 除了已披露招股书(申报稿)、等待上会的 500 多家企业,目前向各地证监局报送 IPO 辅导备案登记的企业接近 2000 家。由此看来,A股 IPO 已显现“堰塞湖”景象。 注册制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冲着A股市场的高估值闯关 IPO。“现在A股排队 IPO 的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鱼目混珠。就拟 IPO 群体而言,是泥沙俱下。”他认为,A股的高估值很大程度上与借壳上市有关。 更让李洪亮担心的,是企业破发现象。 一方面,企业 IPO 热情高涨,上市公司数量快速攀升;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在上市后出现股价持续下滑,乃至股价腰斩。 截至 2020 年 12 月 24 日,在 210 家科创板股票中,接近八成的股票股价较上市首日最高价为下跌状态。其中,接近六成的股票跌幅在 30% 以上,约四分之一的股票价格已腰斩或更甚。 以 2020 年 7 月上市的云涌科技为例,截至 12 月 24 日,短短数月,云涌科技股价已较上市首日最高价跌去了 75%。再如,2020 年 7 月上市的君实生物,截至 12 月 24 日,君实生物股价已较上市首日最高价跌去 65% 以上。 而自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以来,共有 59 家公司登陆创业板,其中超九成股价较上市首日最高价呈下滑状态。较为典型的是 2020 年 9 月,登陆创业板的大叶股份和盛德鑫泰,这两家公司股价已较上市首日最高价跌去六成以上。 方磊也表示,这样好的窗口期可能将迎来尾声。“实际上,市面上盈利相对好、质地相对好的企业其实不多。我认为 2022 年或 23 年后市场就会更加理性一些。” 他表示。过去,券商一般会对募资较为自信。只要过会,募资大体都是没问题。但是今年很可能会出现募资比较困难的情形。股价破发导致股东不看好,市场也会因此变得趋于理性。 即使降低盈利门槛,但从 2020 年发审委或上市委在会上问询中可以发现,科创板对科技企业“护城河”关注的次数颇高,也就是更关注上会公司的研发能力、核心技术。在火热的 IPO 背后,监管的把关开始趋严。
事实上,监管态度已有趋严之势。2020 年 12 月 22 日,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会和党委(扩大)会,会议强调要严把 IPO 入口关。 (编辑:阿坝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