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阿坝站长网 (https://www.083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编程要点 > 资讯 > 正文

36氪领读 | 4个说服技巧,让你的业绩提升300%

发布时间:2018-12-04 10:19:35 所属栏目:资讯 来源:36氪
导读:原标题:36氪领读 | 4个说服技巧,让你的业绩提升300% 36氪专门为读书设立了【36氪领读】栏目,筛选一些值得读的书,并提供一些书摘。希望你手边有一本称心的书,让读书这场运动继续下去。 人们面临影响他人的选择时,时常会根据经济学、政治科学、公共政

无论是与商业客户谈判,又或者与家人朋友相聚,餐厅在职场生涯与个人生活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餐厅里与你的饭友互动当然有不少收获,不过,餐厅的最佳受益者可能来自另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每天都希望从别人身上有所收获,但很少有人想到要问他们拿点儿好处。

这群人就是餐厅服务生,从服务生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不少关于说服的诀窍。譬如,很多服务生发现,如果他们在客人点单之后,完整重复一遍点单内容,那么得到的小费往往更高。可能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服务生在顾客下单之后,只会简单说一句,“好”,甚至连说都不说,完全没有给予顾客确认的信号。你点了芝士汉堡之后,肯定不想餐厅给你错上成了鸡肉三明治呀,服务生的一声确认能让你放下心来——谁会不喜欢这样的服务呢?

研究人员里克·范·巴伦通过实验证实,服务生全盘复述客人的点单确实会获得更多小费——不需要解释,不需要点头,不需要“好的”,只需要逐字复述点单内容。在某家餐厅,逐字复述点单内容使服务生的小费上升了将近 70%。

为什么重复他人的讲话就能换得大方出手?也许是我们本身就更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吧。研究人员坦妮娅·查特兰德与约翰·巴奇认为,与他人行为保持一致,能够让人产生好感,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设计了情境,让两个人展开简短的互动,每次互动的其中一方都是研究助理。在第一组情境中,研究助理会模仿对方的姿势与行为,也就是说,如果对方抱臂坐着抖腿,那么研究助理也要抱臂坐着抖腿。在另一组情境中,研究助理不用跟从对方动作。

研究人员发现,第一组情境中的参与者对研究助理的好感更强烈,互动也更为顺畅。同理,服务生复述了客人的点单内容,使客人对其产生好感,因此获得更多小费。对于我们喜欢的人,我们更愿意点头,更愿意为对方付出。

近期,研究人员威廉·马杜克斯及其同事还进行了多项实验,探究这个规律在另一领域的适用情况——谈判。他们认为,在谈判中的行为模仿不仅有益于个人,更能助力双方的合作。在一项研究中,工商管理硕士(MBA)学生分为两组,在谈判中,一组学生需要默默模仿自己的谈判对手(例如靠在椅背的动作等),另一组学生不需要模仿;结果,前一组学生达成谈判协议的概率为 67%,后一组学生达成谈判协议的概率仅为 12.5%。

综合实验中的其他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行为模仿能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信任程度较高的氛围中,谈判一方才能放心地主动提出一些重要细节,从而打破僵局,创造双赢。

你大概也有这种经历,在和团队成员会面或者和对手谈判时,自己的动作和对方竟然一致。很多人意识到这个现象之后,就会马上改变自己的动作,不再与对方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觉得行为模仿这个举动不够礼貌。但是研究结果却恰好相反:模仿会为双方带来更好的结果,或者,至少你得到的益处不会以伤害对方为代价。

这些研究结果也有其他的应用场合。如果你在销售或者客服领域工作,那么重复顾客的语言能够帮助你们建立更良好的关系。疑问也好,抱怨也好,或者购买请求(例如,“所以您是说,目前要购买10份产品,但5月份可能会增加到20份吗”),通通适用。

本书的一位作者最近受邀审查某客服中心的电话录音,其中一则录音中的对话刚好体现了上述研究的反面效果。一名愤怒的客户打来电话,要求与经理通话,原因是该公司最近没有履行对他的一项重要承诺,他非常生气。

“非常抱歉让您如此不满。”(客服中心接线员回复。)

“我不是不满,我是生气。”(客户的声音越来越大。)

“是的,我知道您现在非常烦心。”

“烦心? 烦心? 我不是烦心,我是生气!”( 客户大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通过观察一位优秀的餐厅服务生与顾客的互动,我们能够学习到不少影响甚至是说服他人的知识和技能。人们常说,模仿是奉承的最高境界,这个策略则告诉我们,模仿也是说服的基本功之一。

诚信至上才是说服的基础

与他人建立诚挚的友谊,突出留言、倡议、产品的重点,创造有利各方的合作成果等。但是,这些策略如果用于不道德的目的,就成了武器。违背事实与诚信,并以此应用社会影响力原则,可能会有短期收益,但从长远看,得不偿失。就算短期之内,企业违背事实与诚信的说服力策略成功使某些人相信了错误的论点,或者购买了残次产品,但这些欺诈行为一旦曝光,企业必然会信誉尽毁。

我们不仅不应该违背诚信使用这些工具,而且变相利用这些工具谋取个人利益也潜藏着巨大的危害。2000年春天,英国陷入危机之中,全国大大小小的企业苦不堪言,学校罢课,商店冷清,公共服务部门即将陷入瘫痪。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没汽油了。准确来说,汽油还有很多,只是加油站的供应断了。这主要是因为油价上涨,愤慨的抗议队伍围堵了多个炼油厂导致汽油供应中断。

汽油短缺立马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成千上万的车主在加油站排起了长队,等待着汽油供应。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车主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地方报纸、全国报社、广播电台、新闻频道等报道了数不胜数的故事:车主先在某个车站排队,加了油,然后再开几公里到另一个车站,再排队,再把油箱加满;还有车主直接把车停在加油站前过夜,满心期望如果有运油车冲破了抗议队伍的封锁,他们就可以成为最先加油的人。这就是短缺原则的力量。

在短缺危机的高峰,某家加油站老板回应了需求迫切的汽油供应,而且他刚好是方圆几百米之内唯一一家能够继续供应汽油的油站,消息不胫而走。看到排起的长队,这位老板认识到了自家加油站的独特地位,作为以利当头的商人,他做出了意料之中的决定:抬高油价。但是,这个加价有些离谱,他将汽油价格提高至每升 6英镑,相当于原来的 10 倍之多!

急需汽油的车主们愤怒不已,但他们有没有一致拒绝这漫天要价的汽油呢?并没有。虽然他们很生气,但还是依旧排队等待加油,能加多少是多少。几个小时之后,加油站的汽油卖得一滴不剩,老板在那一天赚的钱相当于平时两个星期的总额。

(编辑:阿坝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