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分析丨马云退休计划后首次架构调整,张勇的两个未雨绸缪
这与云行业高速增长的市场规模和政策的扶持有关。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而在政策方面,国家发布推动企业上云指南,到2020年,全国将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此外,工信部还允许大型企业建立私有云。 腾讯云终于从腾讯SNG旗下的一个业务部门独立出来。而在最新的财报中,腾讯云首次公布了营收数据,虽然仍然与阿里差距明显,但这个举动释放了一个信号:腾讯云业绩向好。这也是腾讯有勇气公开数据的最大原因。 去年8月,华为云已经完成组织架构的调整,将云业务升级为一级部门。在2018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华为单独对华为云业务板块表现做重点描述。CEO郑叶则表示,还将对华为云业务进行大刀阔斧改革。 此次阿里云完成战略升级,加上此前刚完成升级的腾讯云和华为云,至此云市场主要玩家在近两年内几乎都经历了架构调整,国内公有云市场开战在即。 第二梯队的云厂商虽然还只占据着很小的市场份额,但他们也都开始加大投入并制定更加激进的战略。 此外,在行业内,多云战略已经是大势所趋,CB Insights报告显示,虽然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上云的好处,但是许多企业发现只用一个云的效率并不高,采用多云策略将有助于避免受到服务商的控制,提高应用程序可靠性、降低成本还能用到每个云提供商提供的最佳服务。 这意味着,不少企业在使用阿里云的同时也在使用着其他的云业务,阿里云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战况下,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是远远不够的,阿里云需要做出新的调整,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云业务要开始摘掉技术至上的帽子,更多的将技术和商业结合。 为什么是张建锋? 张建峰是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之一,他是淘宝第一代的技术高管和产品经理,后转型为业务高管。2015年3月,张建锋出任阿里巴巴中国零售群总裁,统管淘宝、天猫和聚划算。张勇曾对他做出评价:“张建锋是集团内为数不多的兼具技术和商业背景和经验的领导者”。这或许也是阿里选择任命张建锋为阿里云新任总裁的主要原因。 将技术与商业结合,这也是阿里在激烈竞争的公有云市场,夯实其云业务的核心竞争力的新举措。正如张勇所言,阿里巴巴是一个商业操作系统,它不仅触达消费者,也能够通过与消费者互动、营销、销售、供应链、物流和云计算等业务服务企业。 如今阿里集团的B端生态十分完整,能为云服务提供大量的有上云需求的用户。不过随着AI、IoT等新技术的发展,企业不只有上云要求,还要上AI、上大数据,云计算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AI等新技术也将成为云计算市场的未来的重要着力点。 目前几乎所有的云厂商也都在向AI方向靠拢。但是AI是一个体系,它的应用需要配合很多具体的产业和业务去做。 腾讯在调整组织架构后成了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整合腾讯云、互联网+、智慧零售、教育、医疗、安全和LBS等行业解决方案。华为云也推出EI智能体,发布深度学习、图像搜索、EI智能视频等系列服务,推动AI在行业应用场景落地。 阿里此次也将AI实验室升级,并入集团的创新业务部。很明显,阿里也想将云服务和AI融合,通过AI+与集团更多的业务部门进行融合。此外,阿里也将阿里云将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增添“智能”这个新的标签,很明显,这个升级也将与AI业务紧密相连,这与张勇在公开信中的表述是吻合的。 回顾阿里上市之后的3年,内部经历了17次调整,阿里在组织架构调整中更换了无数个“主角”,但这次张勇大笔一挥对新零售和云业务两个主角的规划来看,阿里的定位已从电商业务转向为互联网商业提供基础设施,意图成为不少企业绕不开的技术提供者。 (编辑:阿坝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