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打通金融场景 剑指科技输出
联合银行构建新信用体系。白条与多家银行携手打造白条联名信用卡,实现将自身用户信用权益与金融机构用户信用权益捆绑,构建新的信用体系。截至18年1月,白条与中信、光大、民生、华夏、上海、招行、广发等商业银行达成合作,发布了25张联名卡,白条联名卡用户申请量已突破1000万。 白条渗透率较低,预计未来增量大。根据《2016中国消费金融趋势报告》,白条在京东GMV渗透率为4.3%,京东集团2017年的交易总额(GMV)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全年交易总额累计近1.3万亿元人民币。我们预计,随着中国消费者赊购消费频率进一步提升,白条渗透率也将大幅增加,假设京东GMV保持当前规模,如渗透率提升至7%左右,白条交易额可达到910亿元。 2.2 供应链金融:为供应商和第三方商户提供完整供应链解决方案 供应链金融着力打造服务闭环,增强供应商粘性。针对B端客户,公司逐步发展起了针对京东供应商、合作商户、电商的京保贝、京小贷、动产融资等,为客户解决资金周转需求,着力打造新的服务闭环,增强了供应商的捆绑粘性。17年融资服务板块中,供应链金融交易额1365亿元,余额226亿元,利息收入15亿元,整体逾期率达1.78%。据和讯互联网金融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京保贝”“京小贷”“动产融资”3条业务线服务商家达近3万户。 京保贝:低逾期率+高渗透率,对外输出供应链解决方案。 京保贝针对自营供应商,利息虽不高但逾期率低。2013年12月6日,京东推出供应链金融第一款互联网金融产品京保贝。依托供应商的流水及运营状况,通过大数据,快速为其获得融资;无担保与抵押,提高企业资金周转;同时与银行合作,放款周期短至三分钟,网上完成所有操作。京保贝适用于多种供应链模式,满足链条上的多种融资需求运用金融工具整合的全新解决方案。2017年京保贝年平均利息为9%,用户渗透率为12.2%,GMV渗透率为12.4%,期末逾期率仅为0.01%。 融资成本、系统设计、风险策略三大优势,助力提高融资效率。1)融资成本方面,京保贝通过线上自动化系统降低运营成本,快速贷款还款、按日计息,节约融资成本,提高效率;2)系统策略方面,通过开放式系统架构,引导客户系统快速对接,同时只接受应收账款数据,保障客户隐私及数据安全;3)风控方面,利用动态风控与动态授信策略,对融资额度动态管理、实时更新,通过大数据手段监控每个贸易流转环节、每笔应收账款,适用于满足客户多次融资需求。 向金融机构输出其核心能力,为多行业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京保贝现在对外全面开放,未来将依托自身核心能力,对希望构建供应链金融能力的企业与机构输出包含平台搭建、数据处理、风控建模、高能账户、资金支持、资产处置等服务。截止2018年6月末,已经开拓行业涵盖消费品分销、物流运输、医药分销、航空差旅、超市零售等。 京小贷:针对开放平台(POP)商家,定制化信贷服务 依托京东大数据,定制化信贷服务。京小贷是针对入驻京东开放平台的部分商家开放的贷款,依托京东大数据为中小企业客户定制的信贷服务。京小贷的最高额度500万,放款到京东钱包,提现到企业对公账户;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差异化定价,其日利率最低至0.033%,最长贷款期限不超过12个月。产品有订单贷款、信用贷款、大促贷、提前收款和京准通代充服务等。 高风险、高回报,超过5万家店铺开通贷款资格。2017年,京小贷年平均利息在12%到18%之间,远高于京保贝的9%,用户渗透率为4.5%,GMV渗透率为3.2%,期末逾期率为2.8%。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京小贷实现了对京东体系内供应商和商家的全覆盖,累计为超过5万个店铺开通了贷款资格。 动产融资:数据优势推动高效、稳健运作 动产融资业务是指企业以自有动产作为质押,向京东金融申请贷款的业务。动产融资的额度在100万至1000万之间,具体额度需要结合客户提供的资料以及信用及经营情况而定。借款期限是1到90天,最短1天,最长90天。截止16年1月末,公司实现动产融资单月放贷额破亿。 通过数据和模型化的方式自动评估商品价值。京东拥有海量商品数据,包含商品的当下售价、历史售价和价格波动情况等核心信息。公司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质押物在质押周期内的价格波动,从而评定商品价值和质押率。 风险管理上,与有“互联网+”仓配企业配合,“全程可追溯”。公司全面整合了质押商品,从生产、运输、存储到销售的全链条数据交叉验证,辅以抽样验货,用较低的成本快速解决货物真假查验问题。京东动产融资将自动配对检验销售数据和仓库数据,只有当两者数据一致,才被视为真实销售,从而有效规避信用风险和诈骗风险。 突出特点“不把货压死”。系统可以智能调整,一旦质押品即将卖完,系统随时提示客户补货。质押商品动态替换,货物高速流转,满足企业经营需求。 2.3 支付服务:崛起速度快,对京东体系依赖度高 支付业务起步晚,发展快,攻线下。京东支付业务起步较晚,2012年10月,京东集团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网银在线”,进入在线支付业务,主要产品为京东支付。但支付宝当时已成为中国在线支付领域的通用平台,因而京东金融选择突围的方式是与银 联合作、快速切入线下支付市场,后推出白条闪付,实现支付业务的飞速增长。 (编辑:阿坝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