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卷土重来,但它的崛起仍存在争议
全面规划,信息化时期企业已经做过全面规划,但数字化要求更高,需要业务运营高度参与,将原来基于结果数据的经营分析优化为基于全程数据的运营分析。这是全局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全局着眼,整体把握。规划上要企业经营一把手掌舵,业务、财务决策者理解并积极参与,高度重视数字化带来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成立项目推动组织,从市场及客户出发,围绕客户需求及自身产品,审视自身业务问题,效率问题,形成共识及总体规划,要让决策层有数据思维,执行层充分参与。 局部入手,在全面规划指导下,找到切入点,切入点的选择上有以下经验之谈:从需求层面,需求相对较急,且内部分歧小,达成需求后见效快;从成果层面,成果复制性强,可评估,有影响力并能带动其他局部数字化落地;从投入层面,投入较小,周期短。局部入手过程中对IT的能力要求较高,我认为企业IT需要做以下转变:
如何让老板快速理解信息化,打开数字化建设局面? IT人和老板沟通真的是个难题! 1. 做一个比业务还懂业务的CIO,着眼企业战略 抓住业务需求 在企业的运营上,可以概括为九个字:“人、财、物;产、供、销;责、权、利”,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能力”是核心,“信息化”是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技术手段。与不懂技术的老板沟通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着眼企业战略,从战术层面入手,搞清楚老板所关心的企业运营过程中急需解决的“痛点”是什么,只有精准“点穴”引起老板兴趣,他才会与你深入沟通和交流。沟通时优先用“业务语”与老板产生共鸣,恰当使用或者尽量不使用“IT术语”,要做一个比业务还懂业务的CIO。 其次,千万不要小看老板的能力和智慧。身处当今信息社会,消费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业互联网风起云涌,现代人作为信息技术的直接受益者和使用者,网购、微信、APP……耳濡目染,哪里还有真正意义上不懂技术的老板呢?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浪潮,老板们都在日思夜想的是怎么利用技术给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和老板沟通不畅,很大的原因是信息部门给出的方案既没有达到老板的要求,又没有get到老板的点,只能给老板扣个“不懂技术”的帽子。 再次,和老板沟通,要紧紧抓住“业务需求”这个“牛鼻子”。不只是用最简洁、高效的语言告诉老板企业当前在哪儿,老板的期望在哪儿,信息化建设在业务前行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告诉老板在实施信息化项目中需要多少开支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如实告知面临的风险。很多沟通不畅原因是我们描绘的东西太完美,完美到老板从心里感觉不放心,还怎么进行信息化建设? 最后,信息化建设要学会分解目标策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避免一次性投入过高,让老板望而却步。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从实现的角度,采用小步慢跑,阶段性成果刺激,积”小成绩”成”大成果”是比较理性的思路和方法。 2. 用管理的语言和老板沟通,是解决老板“不懂技术”的关键 信息化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不同的信息化领域,面临的沟通问题也会有所不同。 所有的沟通都面临着四种情况:你知我知,你不知我知,你知我不知,还有你不知我不知。沟通所面对的难题主要是后面三种情况,所以提高沟通效率的策略很简单,那就是尽量扩大已知的范围。具体到和老板沟通信息化管理的问题上来,CIO之所以觉得困难要么是因为老板不懂技术,要么是自己不懂管理。 因此,从大的方面来说,CIO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减少“老板知道、但自己不知道“的范围,也就是要懂管理。积极参与到高层的决策中去,全面掌握企业的业务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规划。然后从自己专业的视角去分析业务,分析出达成公司战略的IT路径,分析出公司管理上的痛点、难点,看看用信息化的手段如何去解决管理问题。拿着管理问题和老板沟通,就无所谓“老板不懂技术”了。 从小的方面来说,有时候老板会试图用“技术”来和你沟通,而CIO需要做的是挖掘出老板的真实需求。比如“我要能看到采购价格的变动,要直观的图表“,实际上老板的真实需求是如何通过采购价格管控达到采购降本的管理目标。如果CIO局限在老板的表面需求,那最后老板肯定是很不满意。图表只能反映问题,而老板早就知道采购价格存在问题。
总的来说,CIO掌握管理的思想,用管理的语言和老板沟通,是解决老板“不懂技术”的关键。这样看来这其实是一个“伪问题”,合格的CIO哪有不懂管理的?也许只要注意自己不要被技术带偏就可以了。 (编辑:阿坝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