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脸识别热潮“降降温”?
技术不管是金融支付、地铁安检,还是追踪罪犯、寻找失踪人口等,都是帮助人们更快地、更高效地完成这些事情。这些完成的事情本身又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所以中国各个城市应用推广这项技术确实是一个时代的趋势和潮流。 此外,人脸识别技术相对来说也是安全的,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人脸识别技术基于人的生物特性,有易测量、排他性、终身不变、自然性、不被察觉性等特点。“同质即灾难”,个体的生物特性通常而言是独一无二的,因而每个人不同的面部特征在提供便捷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安全性。 然而,任何人的脸部都没有做任何的加密措施,其 “不被察觉性”也决定了日常生活中人脸信息的数据采集是十分容易的。比如,警察可以在城里遍布人脸识别监控设备,当嫌疑人出现的时候,进行人脸信息采集和核对,这就能很快地帮助破案了。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罪犯,当他们被采集了之后,对他们的生活便造成了潜在的影响。此外,人脸识别目前还存在很多特殊情况,比如用人像图片去进行识别,又或是双胞胎识别的准确性等等都还存在问题。 因此,目前美国已有多座城市通过法律禁止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比如旧金山,第一座禁止人脸识别的城市,在已颁布的《反监控条例》中明确禁止警察和其他政府机构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随后,萨默维尔、奥克兰等多座城市也纷纷效仿,禁止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
在人脸识别盛行的时代,中国和俄罗斯都在极力推广和应用这项技术,但是美国却反其道而行。从人脸识别本身的缺陷来说,首先,这项技术比较大的争议在于隐私,人脸信息的获取轻而易举。很多情况下,大众的信息被采集、存储甚至泄露,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困扰、甚至人身安全问题等后果却又是技术所无法承担的,人们在感到便捷的同时会有担忧。生物信息的保护似乎还没跟上这种技术上的进步,不知不知觉中,“脸就丢了”。比较大的问题不是这项技术已经引发了社会事故,而是潜在的安全风险是未知的,人们的隐私数据如何被利用、流向何方等这些也都是未知。未知即恐惧。因此,人脸识别 (编辑:阿坝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