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运营商
传统运营商可以进一步根据体量大小的不同,进一步细分成一线和二线两类。一线比如像三大运营商,二线比如像鹏博士类似。 总体而言,传统运营商在整个行业生态里属于防守方,属于那种吃着火锅唱着歌,没招谁惹谁,忽然发现来了一帮创业公司要来颠覆自己。在这里,某运营商的一段评论特别精辟:“你们这些创业公司,一会拿我们的专线打我们的互联网,一会儿拿我们的互联网打我们的专线,你们到底想干啥”。为什么觉得这句评论特别精辟,是因为这句话基本总结了运营型创业公司的本质:他说的“拿我们的专线打我们的互联网”,是指有一类SD-WAN创业公司,会基于运营商的跨境专线,通过SD-WAN灵活接入的技术特点,去打运营商的跨境精品网;他说的“拿我们的互联网打我们的专线”,是指有一类SD-WAN创业公司,会基于运营商优质的互联互通的BGP资源,通过在国内建立POP的形式,去打运营商的国内的MPLS网络。
那么传统运营商的应对策略如何?先来说一下三大运营商。个人觉得三大运营商采取的是“三不”的渣男策略: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这里特别说明一下,这个说法只是对这种策略的比喻,并无侮辱之意,而且话又说回来,一般只有高帅富才有“三不”的资本,矮穷矬完全与此无缘,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这是对三大运营商高帅富地位的仰望,对高帅富采取这种理性策略的一种理性经营的认同。为什么不主动?因为存量问题嘛,有着这么大的MPLS存量,要用SD-WAN去割自己的肉,谁受得了。为什么不拒绝?因为趋势问题嘛,你不去给客户推,总还会有其他人跑到客户那边去洗脑,当客户来主动问你,“xxx来过了,我们想试一试SD-WAN,你们有没有”时,还能拒绝吗。为什么不负责?因为规模问题嘛,像三大这么大的体量,随便动动都是一大笔预算,在早期采取保守投入的策略,是最为理性的选择(个人再次表示深深赞同)。所以三大在早期,大多采取合作的方式来做SD-WAN产品,除了提供客户和背书之外,什么都不负责(不过这两种资源对绝大多数玩家来说,已经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投入了)。就像传统设备商在稳住阵脚之后开始寻找新的增量一样,三大在看清市场之后,也都在开始加大投入,并且已经出现了分化,比如CMI(China Mobile international)的iSolution平台。再来说一下二线运营商的策略,大体还是“个性化的服务,有竞争力的价格”,基本与前SD-WAN时代类似。不少二线运营商采取的是代理或者转售的模式。 (编辑:阿坝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