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阿坝站长网 (https://www.083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黑客如何从美国一家公司夺走1500万美元?

发布时间:2021-02-11 11:02:22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我们之前在中国调研了3000多个孵化器,发现创业公司成功的要素里,第一个是文化多样性,也就是说创始团队背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第二个是团队成员专业的多样性,他们能否发挥自己所长,并很好地进行团队合作。 1956年,马文明斯基 (Marvin Minsky)提出了人工

我们之前在中国调研了3000多个孵化器,发现创业公司成功的要素里,第一个是文化多样性,也就是说创始团队背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第二个是团队成员专业的多样性,他们能否发挥自己所长,并很好地进行团队合作。

1956年,马文·明斯基 (Marvin Minsky)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词。但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不应该只停留在“人工”层面,而应扩展到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连接、团队合作,我把它叫做延伸智能(Extended Intelligence)。这也是我想强调的,人工智能这个名词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它的核心点是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互联性。

AI未来突破难预测,奇点、超级智能过于乐观

Q2:未来十年AI有没有可能取得重要突破?比如GPT-3近期展现惊人的能力。两位认为未来的突破方向是什么?

李开复:过去60多年来,深度学习是唯一的重大突破。在这之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GPT-3等都算是重要的改善,我对于人工智能的渐进式改善保持乐观。

对科学家来说,他们更期待着技术上的突破式进展。但我觉得未来十年基础科研或许不会有大的突破。但模型相对容易,只要有大量的数据,就可以从实验室进入到行业应用,CNN和GPT-3都是模型加海量数据的成果。

我是务实派的,虽然持有乐观态度,但并不是一位“未来学家”。未来的突破很难预测,对奇点(Singularity)的争辩,甚至预测超级智能的出现,在我看来都过于乐观了。

阿莱克斯·彭特兰:我同意李博士的观点。很多生物机制很难解释,包括用感知认识事物、理解声音、寻找食物等,是深度学习算法做不到的。但深度学习可以研究科学、制定规则、研究理论,并进行实践。

从务实的角度来说,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联邦学习。就医疗而言,我们有这么多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做了很多的实验,为什么这些实验数据不能进行联合呢?

尽管数据有不兼容的地方,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探究不同的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在未来,我们对数据的需求也许会越来越少,外科医生或者物理学家或许不需要太多数据,因为他们对规则已经了如指掌了。

不要墨守成规,要跨领域、跨学科应对挑战

Q3:人工智能会有什关键挑战?对于想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有什么是需要了解的关键点?

李开复:首先,大背景在改变,新科技层出不穷,我们每年都需要学习新的东西。

其次,人工智能可能引起各种问题,包括偏见、歧视、伦理道德等,是否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无人驾驶技术该何去何从等等。

第三,人工智能的研发需要深刻地理解技术对社会、生活与人类健康会产生的影响。我非常欣赏斯坦福和MIT这样的高校,能够把AI教育扩展到各个学科,让研发人员及早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价值。

阿莱克斯·彭特兰:是的,我朋友做过一个有关电的趣味类比,电动马达最初在工厂里用于生产的时候,并没有发挥出多大的作用,因为大家并不知道如何改造生产流程。

AI在一些领域发挥的作用是显著的,但应用到其他领域时,就需要改造流程。很多情况下,最困难的就是说服人们改变商业流程去使用AI,因为大多数人是墨守成规的。

而有意思的是,就像李博士提到的,像MIT和斯坦福这样的高校确实在认真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

比如,我今天早上正好就这个话题跟G20领导人对话,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必须从跨领域、跨学科的角度去面对这个问题,不能只是工程师或者社会科学从业者们在做,经济学家,政治家等等都必须参与进来紧密合作。

随着AI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除了必须具备强有力的技巧来建立社会规则,还需要对研究经费、企业投入等进行各种调整。

虽然大公司实力不容小觑,但依旧对小公司抱有期待

Q4:AI研究会消耗大量的资源,我们是否应该将资源往学术界平衡?现在已经发生资源的重新分配和平衡了吗?

李开复:就人才而言,现在已经有重新平衡的迹象了。

过去,顶尖大学的学者基于待遇和种种考量,不少选择去企业界工作。而近期,曾任职于百度、海尔、字节跳动等公司的数位优秀AI科学家已经回归高校。

但像GPT-3这样的技术,仍然不是大学和小公司能支付得起的。支撑GPT-3运行的电脑是世界算力第五的超级计算机。每进行一次算法训练,就要花费460万美金,只有像腾讯、谷歌、微软这个级别的公司才能负担得起如此强大的算力。

我观察到,近年的AI创业公司已经和5年前截然不同了。它们一般由AI科学家和商业人才共同创建,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而生,并非纸上谈兵做突破性科研,切入的领域也往往是巨头公司忽略的地方。

(编辑:阿坝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