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融资总额超 35 亿美元
林锡铭指控称,陆资在竹北那边成立 IC 设计公司,然后挖角一些台湾的 IC 设计公司的高手去那边,“其实是就近窃取台湾的科技机密,这个问题包括联发科在内的同业一直很担心。” 不过,林锡铭也认为台湾当局对于 IC 设计业者的管理,“限制从业人员不准去大陆”不合理。林锡铭认称“这些人都是台湾的人才,这些人他是缴了最多的税,新竹县市有 4 个里,平均里民缴的税是全国前 5 名,那些都是竹科优秀工程师做出的贡献,他们缴了很多税、做的不眠不休,政府还不准他去哪里、不准他怎样,这是不对的。” 跳槽到陆资 IC 设计公司者,收入不对称11 月底,中国台湾地区伟诠电子董事长林锡铭接受《自由时报》专访,特别提到台湾科技园区潜伏很多陆资 IC 设计公司,并称这是一个猎人头平台,指控这些公司是窃取台湾半导体产业技术的秘密基地。 近日,台湾地区媒体《今周刊》董事长谢金河更是在 Facebook 上指控称,近两年“大陆科技公司窃取全球尖端科技技术”。 竹北充斥中资 IC 设计公司,就近挖角高手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半导体人才的需求量也是急剧的提升。而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重镇——中国台湾地区的人才,自然也就成为的大陆半导体企业竞相争夺的目标。不少大陆科技企业还到台湾设立公司,就近招揽当地的人才。而这也引发了台湾半导体企业及当局的关注。 比如在 2015 年,紫光集团子公司展讯申请设立台湾分公司,就遭到了台湾地区经济部投审会“以担忧挖角”为由予以了否决。 不过也还是有不少大陆科技企业直接或间接在当地设立相关企业。比如今年年初就有媒体称,OPPO 在台湾设立了芯片设计公司。而据此前《日经亚洲评论》报道援引据知情人士透露,为了推进自研芯片战略,OPPO 从其关键芯片供应商联发科挖来了多位顶级高管。
上个月底,伟诠电子董事长林锡铭在接受《自由时报》专访时表示,台湾 IC 设计公司当前面临一个严重问题,在台湾竹北那边,陆资企业来这边设立很多家 IC 设计公司,来竹科挖角,并希望台湾地区政府应该设法防范,对这些陆资 IC 设计公司“好好的关心、管理”。 A 站成立于 2007 年 6 月,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弹幕视频网站。作为二次元文化的发源地,A站却被后来者B站超越,并逐渐在众人的视线中消失。 2018 年 6 月,快手确认完成对A站整体收购,后者保持独立发展。本以为“嫁给”土豪快手后,A站可以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然而在快手的持续输血下,A站的业绩依然不温不火。 B 站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B站营收突破 32 亿元,月活用户数也突破了 2 亿。其中,付费用户达 1500 万,同比增长 89%。而A站却未公布月活用户等数据,原因可想而知。
就目前而言,A站对于快手的资源扶持依赖极其严重,本身的盈利能力极低。如果无法将流量变现的话,最终可能会被快手抛弃。 来自云南的 AI 组亚军智多莓队,这支横跨农业科研、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复合型团队,在商业化上更进一步。他们在比赛过程中验证了数字农业的可行性,便成立了公司,用 AI 来帮助草莓种植户解决种植问题,甚至已经在昆明滇池旁与一百多户草莓种植户完成签约。而受这次比赛的启发,AiCU 队也已经决定待疫情结束之后,回国创业。 其实对于中国「大国小农」的情况,数字化更多是生产模式的改变,不一定非要依赖非常「高精尖」的传感器、探头,它本质上是一种探索,探索用新技术帮助小农主体的生产经营方式带来改变和提升。 以前人们总说,我国农业领域是人力流失,但在我看来,可能说「人才」流失更准确。 人力不够的根本原因是农业不够赚钱,不赚钱当然也没有人才愿意在这里「淘金」,智慧的聚焦就不够,创新也难以发生,对资本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所以生产力就难以提升和跨越。农业的升级,确实需要从人才和科技的「冷启动」开始,需要有人推一把。 当互联网语境被讨论大数据杀熟、信息茧房、算法公平的情绪所填充时,田间地头同样需要数据和算法,需要年轻人带来的新思路。 科技降维,农业才能升维,这件事值得多些关注。对带头推动这件事的拼多多,虽然开始的时候我看不懂,但看完这半年的故事,我愿意给个五星好评。云南昆明,每支 AI 组决赛队伍都会配备一个独立的智能温室大棚 怎么能像工业流水线一样生产蔬菜、水果?据我了解,国外从上世纪 60 年代就开始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农业上的探索。有学者开发出基本作物生长模拟器,通过光合速率对于粮食产量进行预测。 而这次认识了几位农业专家后,他们说这些技术中国不是没有,但实际落地有限。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高额的数字设施投入与农业的微薄利润之间无法平衡,导致停留在「面子工程」。 这件事最终还是要用商业和市场去解决,从过去的经验看,第一步就是要来点新鲜血液,新的 Player,会带来新的思路。
比如这次「农研大赛」AI 组冠军的 CyberFarmer·HortiGraph 联队比赛过程中建立了一个草莓知识库,将种植草莓的相关数据标准化成知识。比赛结束后,他们计划向全国草莓种植户开放,使小农户也可以获得顶尖专家的种植经验。 谷歌表示,技术进步和外部环境日益复杂,正越来越多地导致看似无害的项目引发道德、声誉、监管或法律问题。谷歌三名现任员工表示,该政策始于今年 6 月。 八名现任和前任员工表示,"敏感话题 "程序在谷歌标准的论文审查基础上增加了一轮审查,以防止出现泄露商业机密等情况。对于一些项目,谷歌官员在后期进行了干预。据路透社(Reuters)的内部信件称,谷歌一位高级经理在今年夏天出版前不久对一项内容推荐技术研究进行了评估,他告诉作者要非常小心,并且应该保持积极的基调。随后一位研究人员给审稿人的信件显示,作者更新了论文,删除所有对谷歌产品的提及。 包括资深科学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在内的四位研究人员说,他们认为谷歌正在开始干扰对潜在技术危害的重要研究。米切尔说:“如果我们根据自己专业知识研究合适的东西,而谷歌以不符合高质量同行评议的理由不允许我们发表这些东西,那么我们就陷入了一个严重的审查情况。”
谷歌在其面向公众的网站上声明,其科学家拥有 "实质性 "的自由。本月,在科学家蒂姆尼特-盖布鲁(Timnit Gebru)突然离职后,谷歌与部分员工之间的紧张关系进入人们的视野,她与米切尔共同领导了一个 12 人的团队,专注于人工智能软件(AI)的伦理问题。Gebru 表示,谷歌解雇她是因为她质疑了一项禁止发表研究的命令。这项研究声称模仿语音的人工智能可能对边缘化人群不利。谷歌当时接受并加速了她的辞职。目前还无法确定蒂姆尼特-盖布鲁(Timnit Gebru)的论文是否经过了谷歌“敏感话题”审查 (编辑:阿坝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