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选择刷「手掌」,在无人超市正式商用
挤进那幢玻璃大楼知乎上有一个被浏览 742 万次的问题——「机械专业的真实待遇都是怎样的?」 其中最热门回答获得了一万多个赞同。答主是一位人生规划咨询师,他将机械行业和计算机行业的从业者进行了比较,分析出一道两种人生间不可跨越的鸿沟,并附上破败厂房和摩天大楼的对比图片。 三年前,刚进大学的时候,王泽铭看到了这条回答。他就读的测控专业,对口的正是制造业,比如机械制造。 工作环境的对比是立竿见影的。王泽铭心有戚戚,浏览过众多类似的帖子之后,他明白互联网行业是他的理想去处。再去各大招聘网站一搜,众多的开放职位和诱人的薪水待遇让王泽铭看到了未来。 后来王泽铭自学了计算机语言,还看了一些产品经理的书。「书里面说的很多思维我觉得对以后的人生都是很有用的」,他深受启发。不用编程、偏文科、门槛相对低,王泽铭调转矛头,开始为成为一名产品经理努力。 至少在大三的时候,王泽铭还是充满信心的。在这所 985 院校,比他仅仅大一届的社会学学姐,刚刚毕业就以产品经理的职位入职微信,这更是给他莫大的鼓励。 在投出第一份简历之前,王泽铭一直觉得这事没什么难度。在他的想象里,毕业季的夏天应该是在互联网大厂的玻璃大楼里度过的,和天南地北的应届新生一同参加入职的素质拓展培训。 现实却给他泼了盆冷水。毕业的时候,王泽铭投了 20 多家,只有一家在南京的教育公司给了他回应,到最后还是被拒掉了,「简历都投不进」。那段时间王泽铭整宿做梦,睡不好觉。一方面是因为工作没有着落,更大的原因在于家里给他在武汉按揭买了一套房子,还贷压力让他必须赶快入职。 想要去北上广深做产品经理的王泽铭,最终还是认命了。 「有点心力憔悴了,就没想再找了。」他放弃了去一线城市做产品经理的想法,最终接受了一家位于潍坊的发动机厂的 offer。 冷却的需求疫情毫无疑问加剧了毕业生应聘互联网科技公司的难度。近两年来,受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原本并不急于追求变现的企业纷纷加速了商业化的进程。 「我们需要的是真正能打仗的人,今年受疫情影响更是如此,首先我们要保证活下去。」侯敏所在的 AI 公司从去年开始商业化,如今正是需要销售人才的时候,「今年我们公司只有销售开放了招聘」。 自 2016 年 AlphaGo 击败李世乭开始,人工智能行业就进入了快车道,不仅仅是 AI 公司,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大量招聘 AI 算法工程师,这个颇显沉寂的专业一时间供不应求。 在市场最疯狂的时候,AI 算法方向的国内一线名校硕士毕业生,年薪普遍在 30-40 万,最高能达到 60-70 万,如今这一数字打了八折。 2015 年,大批 AI 公司成立,市场上人才一度短缺。「我们又抢不过大公司,所以只能从应届生下手。」候敏谈到,她所在的 AI 公司拥有四百多名员工,属于行业一线的创业公司。然而现在,公司人才储备逐渐饱和,对专业人才的态度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这个趋势其实从去年就开始有所体现」。
伴随着人工智能商业化浪潮的,是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2018 年 4 月,教育部发文指定 30 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今年 3 月,这一数字更是增至 180 所。 (编辑:阿坝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