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智能相对论,作者 | 易敏
前几天在抖音上刷到一则视频,一位家长用抖音上的特效给自己的小孩测年龄和颜值测分,结果仅仅3岁的女儿年龄显示32岁,颜值83分。而百度AI体验中心小程序中的人脸与人体识别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有人上传了一张女性的照片,结果被AI告知性别为男性。我自己上传了一张彭于晏的照片,发现颜值评分仅仅只有55分。
问题到底出在哪?

识别人物为彭于晏的照片
AI审美开始对娱乐圈评头论足
人们对颜值的美丑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西方人眼中的审美就跟东方人的审美大不相同,在传统审美中,中国人将美女清一色的归纳为大眼睛,高鼻梁,白皙的皮肤等,而西方人更喜欢小麦色的皮肤,对于他们来说小眼睛单眼皮的女性更有吸引力。而就算在国内对于每个人来说审美的眼光也是各不一样。但是AI审美的来临就正在影响着我们的个性化审美。
比如在娱乐圈。我们知道颜值一直是女明星的第一道槛,而现在AI正在对我们每个人的颜值进行重新定义。而且AI颜值打分这项技术最先应用于娱乐圈的女明星。
今年腾讯出品的一档选秀节目《创造101》火爆了整个夏天,网易借助百度AI开放平台提供的API接口作为人脸分析工具,对《创造101》进行了一次数字化解读。为了保证人脸数据的清晰易用,并最大程度降低无关因素的干扰,他们在《创造101》的官方点赞通道上获取了101张公开的选手头像图片,并以姓名标注。
在这个人工智能打分榜单中,其中得分最低的是杨芸晴,得分最高的是陈意涵,而在颜值前11名和后11名的排行中,22强的选手更多来自于后者。有网友大呼:人工智能和真人审美不一样。还有网友表示:确实有些道理。
不仅仅是针对刚出道的女团AI颜值打分,AI打分已经渗透到了大半个娱乐圈,据博客园报道,百度AI评分的排行榜前99名,而排在第一的则是范冰冰,而前十名中的赵丽颖、杨颖、杨幂等都属于人气处于上升期的当红小花旦。对此人们表示怀疑,AI的颜值打分是否与人气相关。而且AI的颜值打分进入到娱乐圈,或多或少的都会对明星的人气产生一定的影响。
曾经的一些影片中演员们都以纯天然的样貌出现,后来随着人们将目光聚焦到娱乐圈,娱乐圈的明星就特别在意大众的审美观。于是一阵韩流和欧式双眼皮的风潮兴起,荧幕中的整容脸越来越多。现在AI是否会统治我们的审美观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当它成为一个审美标准的时候,对娱乐圈的女明星们冲击应该是最大的。
除了颜值审美,AI还在入侵我们的穿着打扮
当时尚业在紧紧拥抱AI时,你的穿衣打扮也正在被AI定义。今年6月,亚马逊在美国发行了定位为“个人专属造型师”的echo look,号称能根据时尚专家的意见结合深度算法计算帮人们挑选更美的穿搭,并且会基于你的穿搭给出评分。
尽管亚马逊的“个人专属造型师”并不会左右你穿衣的风格,但他确实一定程度上会让你去选择他们为你挑选的衣服。
而在国内,阿里巴巴也推出了Fashion AI时尚大脑,这款产品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商家数十亿的照片为基础,依赖于服装专家提供的数据以及淘宝达人提供的数据,给买家提供一系列搭配方案。
不过,对于穿衣打扮的时尚品味如何评判也许我们并不能交给AI。
美术史学家昆廷·贝尔认为,,时尚之于社会学家,好比果蝇之于生物学家,用任何统一的标准来评判一个人的穿搭都有失偏颇。
时尚拥有着最敏锐的嗅觉,与其他行业不同,它有时候需要反其道而行之才能引领时尚潮流。Chane的祖师奶奶Coco Chane小姐是第一个给黑色赋予灵魂的人,并且给黑色在时尚界鉴定了永恒的基调,Coco Chane小姐曾说:“在我之前,没有女人敢穿黑色!”1926年Chanel最为经典的小黑裙横空出世,简单优雅的极简线条迅速风靡了当时的时尚圈,所有女性都为之倾倒。而在此之前,黑色一直是参加葬礼才会穿的颜色,而且只有在庄重场合贵妇们才会选择黑色。
而提到玛丽莲·梦露所有人想起的就是那个被风吹起来用手捂住裙子的性感女郎。梦露引领了小白裙和高跟鞋的时尚潮流,她也同时引领了牛仔裤的时尚潮流。牛仔裤的历史非常遥远,但是在她之前牛仔裤象征自由、个性,却难登大雅之堂,而梦露不仅在电影《乱点鸳鸯谱》流露出她对牛仔裤的喜欢,更是在各种公众场合穿牛仔裤,后来GUESS推出一款“梦露式”牛仔裤瞬间销售一空。
这两位历史上的时尚教主正因为其大胆的想法风靡了时尚界,如果依赖于AI给我们订制的穿衣搭配,我们就可能丧失创造美的能力。智能相对论易敏认为:这些商家推出的AI穿搭,私人定制,更像一场营销手段。对于电商平台来说也许他们并不是那么关心你们的穿搭时尚度,而是更关心你们的钱包。
AI所定义的审美,更像是一个带有肤色歧视的直男审美
如果没有AI,也许我们心中的美带有着不同的定义。但是依赖于数据的AI仅仅只是一个冰冷的机器,它并不明白各种美的涵义。据封面新闻报道,在2016年由微软和英伟达支持的青年实验室(Youth Laboratories),一群俄罗斯和香港的青年进行了一次全球第一届AI选美比赛Beauty.AI 2.0,这场AI比赛全球一共有119个国家和地区6000多人参加。
AI比赛分别从面部皱纹、脸部对称、识别年龄、粉丝和色素检测分别对参赛者进行考核。而结果出来之后,在18—29岁的男性组中,五位优胜者中没有一位是黄种人。尽管同一年龄组的女性有一位黄种人,但是最后脱颖而出的44位选美冠军,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分别只有6名和1名,而剩下的37名胜出者都是白色人种。
这场AI审美比赛他们都没有化妆,也没有过多的装饰品,但是看起来干净无污染的AI审美竟然存在肤色歧视。对此青年实验室总监也认为,很多具有吸引力的入围者最终都被AI pass掉了。
除了肤色引发的争议,审美标签所带来的争议在AI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澎湃新闻曾报道一则交大教授武筱林团队训练机器识别美女的新闻,其中人工智能可以成功鉴别“清纯”美女和“妖艳”美女,而它的审美与中国高校男生高度一致。这个研究中对于样貌而给美女贴上褒义还是贬义的思考一度成为研究的重点。研究团队首先进行了半自动化的样本采集。他们在百度图片上用“单纯美女”、“甜美少女”等关键词检索,并把照片分为S+和S-两组。
S+包含带有以下标签的美女照片:清纯、柔美、甜美、单纯 、大方。
S-则包含以下标签:娇艳、俗气、张扬、风骚、轻浮、妩媚、张扬。
(编辑:阿坝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