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得得深度】雄安区块链考察:中小企业融资,供应链金融如何实现信用穿透?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原标题:【链得得深度】雄安区块链考察:中小企业融资,供应链金融如何实现信用穿透? 中国没有哪一座城如雄安这般重视区块链。从建设的第一栋楼,种下的第一棵树,到每一位参与建设的农民工工资,区块链深度融入城市的建设发展,致力于穿透项目的每个层级。 今年7月,“区块链+供应链”分包商融资业务在雄安新区落地。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雄安新区容城容东片区截洪渠一期工程,利用区块链平台数据实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穿透式管理,并成功实现400万元融资。 负责搭建“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的企业,是一个当下公司总数不足百人的团队。翼帆数字科技(南京)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夏平对链得得App说:“之前没有任何模式可参考,没有任何的商业保障来源,团队自身投入了很多的资源。” “现在工程建设的每一层级都穿透上链,设计的联盟链中有80%左右的部分可重复使用,实现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为5%,比未上链的融资成本降低了50%。” 夏平带着坚定与骄傲的语气向链得得App介绍,或许很难想象这位对区块链如此坚信的先生已年过半百。 然而考虑到雄安才成立一年多,从区块链技术本身发展的角度,雄安还处于早期阶段。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发现雄安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并且观察它接下来在区块链方面发展的脉络。 链上之城,如何实现层级穿透? 供应链金融并不是新兴业务,因小微企业底层资产的真实性难以有效核实,导致其过去一直不是传统金融机构主流的业务。 它的症结主要在信用难以穿透上,因其是一个复杂的交易,意味着有很多方参与,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方去赞同同一件事情,本身来说有一定的复杂性。 夏平告诉链得得App:“传统企业的生产线很长,比如一辆汽车可能由上千个零件组成,涉及到很多的供应商,如果将其穿透到最后,势必会影响到很多的商业利益。” 诚然,穿透意味着成本全透明,利润空间被压缩。 链得得App就其穿透问题,咨询了多位业内人士,他们认为实施的成本很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大众对于“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的认识度并不高,很多人对这个模式看不清楚。其次,冰箱、汽车等行业本身的工程供应链本身非常复杂,加大了信息采集的难度。此外,核心企业即使再有优势,也还是要看底下供应商的态度,万一供应商不配合,确实无法强求。 因此,目前供应链金融服务对象很窄,常局限于大型企业,最多触达一、二级供应商,而真正需要融资的三级、四级等供应商仍很难实现穿透。 同时,由于与产业链割裂,导致小微企业融资时往往单打独斗,难以形成更好的增信措施,银行难以把控风险,所以基本就会选择拒贷。 近一年来,区块链技术的加持确实有改善行业现状:可追溯、更安全、数据被篡改的可能性更低等特点,对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而言是“锦上添花”。 但是现实的骨感依旧摆在面前——目前市面上众多从事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企业,仍仅限于为核心企业的一级供应商提供保理业务。 “有些甚至不搭建区块链,业务也同样可以做。因为传统企业的穿透难题确实客观存在,所以先从容易的入手,把东西先做起来,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 ” 夏平谈到,“但是在雄安搭建区块链平台,一般的保理业务,我觉得味道还不够。” “我们想做一个创新性的、有示范效应的产品,所以在多方思量后,选了一条难走的路,试图一点一点打磨出来。” 切入工程类项目,以订单信息融资 雄安有其特殊性。基建、设计等工程都是一次性业务,每次在完成后又会进行重新组织,单纯的保理业务显然已不适用。 夏平认为区块链的核心价值主要是两个:一是位置前移,整个供应链的位置在往前穿透,其实越往后,它的需求越大,价值越大。 还有一个是时间前移,如果在应收账款还没形成之前,根据订单信息就能进行融资,那意义其实是更大,很多公司在接到订单后就会遇到资金紧张的情况。 “像雄安这样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就想把事情做得更早一点,这就是我所说的位置的前移。还有时间的前移,我们已经延伸到订单了,时间点来说已经是最早的了。”夏平告诉链得得App。 诚然,从工程类项目入手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比起汽车、飞机等数量上万的零件生产商而言,工程类项目的供应链链条相对简单,主要包括:项目公司、分包方(负责组织工作)、总包商(负责全面管理)、基建的提供方(种树等)、材料的采购(水泥、沙子)等,通常只有4个层级 ,而制造业追溯下去可能十级、二十级都会有。 另外一方面,工程类项目的产业类别也相对更少一些,这在极大程度上能降低采集信息的难度与成本。 此外,从工作便利上说,根据区块链平台管理相关规定,雄安新区所有与工程建设相关的资金清算管理工作必须通过区块链平台完成,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分布式记账,这就意味着没有推广压力。 “在雄安,这样的工程都是能够穿透下去的,毕竟有政策性的引导在里面,其实不只是在雄安,像这样的工程,在任何一个新区都可以做起来。” 夏平表示,“而传统企业的上链之难,就在于‘手’伸不下去。” 链得得App了解到,目前夏平所在的团队于雄安办公的有近20人,于江浙沪办公的约30人,总共加起来约大概50人左右。 “我们设计的产品大概有80%都是可以重复使用的,现在有5个项目已经运行,马上还会再有5个项目上链。每有新项目后确实会增加一部分人员,但是对我们而言:运营一个20亿元的项目和一个100亿元的项目,人力上其实无太多差异,因为主要做的是一种信息化的事情。” “雄安式”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为先,商业融资为后 当前,国内已有不少企业开始涉足供应链金融服务领域,其中包括中企云链、腾讯旗下的微企链、布比旗下的布诺等。 “他们的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商业行为,搭建平台主要是作为一种融资手段”,一位多年从事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人士告诉链得得App:“比如说中企云链,它的平台上会流转一个名为‘云信’的凭证,,核心企业承诺到期付款后,凭证就会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卖断式的拆分。” “拆分后的凭证会不断流向其他供应商,有的甚至会流转20手,至于每一手为什么传递,平台上不会有任何记载,如果有供应商想要融资了,就可以在入围的银行里凭借拥有的‘云信’数量进行融资。” “微企链的模式也是类似,但它们不叫‘云信’,而是称为‘电子债权凭证’,由于中间没有任何交易背景的资料上链,所以很多银行会靠线下的协议文本来约束责任”。 相比之下,雄安的供应链金融有很大差异。 (编辑:阿坝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