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船要来了,“陆海空”终将全部进入自驾模式
但是,联合国的分支机构——国际海事组织(IMO),已决定采取积极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今年5月,监管机构发布了一个用于确定未来自主航运法规的框架。作为该框架的一部分,国际海事组织为自动驾驶船只进行了初步定义,称之为MASS(海上水面自主船舶;Maritime Autonomous Surface Ship)。 此外,IMO还对MASS的自动化程度进行了划分: 一、具有自动化流程和自动化决策支持的船舶,海员在船上操作和控制船载功能系统,一些操作可实现自动化。 二、船上有海员的远程控制船舶,需要有人员在另一个地方进行控制和操纵,但船上也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海员。 三、船上没有海员的遥控船舶,船舶的控制和操作在另一个地方进行,同时船上不用配置海员。 四、完全无人的自动船,其操作系统能够自主决定并作出反应和行动。 然而,抛开法律障碍,自主航运还有望以其他多种方式影响全球贸易。 操作安全:根据安联(全球最大的保险和资产管理集团之一)的一项研究,75%到96%的海事事故是由人为失误引起的。而引入全自动或半自动船舶系统,可能会减少与航运相关的事故,因为员工疲劳和个人判断失误会有所减少。由于全球贸易中90%是通过海洋进行的,所以这将显著提高全球贸易供应链的安全性。 降低船员成本:同时,随行船员的减少,航运公司在支付工资、保险或船上费用的支出也会相应缩减。据了解,与船员相关的费用最多可占到航行总成本的30%。这意味着,从长远来看,自动驾驶或轻型载人船会为运输公司节省资金,最终为运输货物节省成本。 能源效率:上面提到的Yara Birkeland预计将成为第一艘全电动和零排放的船舶。由于船舶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采用零排放船舶可以显著减少全球污染。 数据收集:目前,全球贸易供应链正变得互联、数字化并且以数据驱动。初创公司和科技巨头也在试图将运输流程数字化,同时寻求优化物流。自动驾驶船舶将通过其自主系统收集与航行相关的数据,从而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的可视性。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合作伙伴可以借此此数据来了解某些货物的状态,或者根据海况等因素进一步优化运输路线。 在小智君(ID:Aiobservation)看来,正如自动驾驶汽车正在给汽车行业带来巨大的变化一样,自动驾驶船舶也将成为下一个主要的交通创新。就像智能手机的出现造成的颠覆性,智能船只未来也将改变船舶设计和运营的格局。 【钛媒体作者介绍:人工智能观察】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编辑:阿坝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